查看原文
其他

人至桥头心茫然:困惑的旅游规划从业者

博看文旅 刘杰武 品橙旅游 2019-11-16


【品橙旅游】这两年,伴随供给侧改革的春风,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,国家“两山”战略探索的实质推动,旅游成为了各项重大战略中极为重要的角色:一是特色小镇中的旅游休闲配置、二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主导,三是商文旅融合中调剂配置;四是作为诸多PPP项目的增值出口。旅游规划者也一改2015年的颓势,再次受到了行业的青睐。但是危机并未解除,身在旅游规划行业中的从业者,在2018年再次来到选择路口,再次面对茫然,不仅仅因为今年的经济与国际形势不同乐观,更多的是三大桎梏难以解决,因此导致了行业从业者从上到下的迷茫。



一、旅游规划行业的迷茫


行业迷茫可能是最致命的,如果整个行业都找不到发展的方向,那这个行业距离没落就不远了。旅游规划行业目前就是这种状况,可以说是内忧外患。


1.旅游规划市场盘子越来越小


随着全域旅游叠加特色小镇、乡村振兴带来的旅游规划大爆发,接下来整个行业可以做的业务将会越来越少。


旅游规划属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期环节,旅游资源即将被开发殆尽,存量市场中需要进行旅游开发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少,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。这一点也可以从目前的旅游规划企业的业务类型可以看出,以往都是以传统的景点景区开发为主,现在景点景区开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,更多的是与特色小镇、乡村振兴及新兴产业相关的旅游开发,诸如体育旅游、汽车营地……但国家的这股风潮过后,加上目前PPP的急剧萎缩,估计这几个业务也会大幅的减少。


2.外来的分食者越来越多


目前,其他行业进入旅游规划来进行分食的人越来越多,关键是他们还具有旅游规划者所不具备的资源、技术、流量。


从金融行业、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是大资本,从农林牧副渔、体育、健康、教育、婴幼等行业带来的是不同的技术以及本身的行业流量,从互联网带来的自身的流量……从不同的行业涌入旅游中来的企业,都带着本身自有的根基,切入到旅游后,经过2-3年的摸索与学习,站稳脚跟之后,就能够及时的展开深拓。


因此在全域旅游与“+旅游”看似如火如荼的背景下,旅游规划本身从业者能够从中分润的其实不多,反而是本身行业过来的从业者更具优势。例如体育旅游和养老旅游,旅游规划者很难进行更加深入的规划设计,因为行业过于专业,难以做整体的方案,做出来的许多东西似是而非。但这些分食者却能基于这些专业领域,向外扩展,进一步蚕食原有的旅游规划市场。


3.无技术壁垒与资质壁垒


旅游规划是没有技术壁垒与资质壁垒的,虽然现在旅游规划资质处于既不延续又不取消的状态,但是当本次国务院改革之后,可以明显的看到土地规划、城乡规划这些法律法规性较强的规划最终都统一于自然资源部,而这两类也都需要相关规划院具备规划资质。但旅游规划并没有划入,那么旅游规划还有规划资质的基础吗?既然没有法律法规允许的对空间进行调度调整的能力,那么旅游规划中的空间规划部分,本身就无法可依,只能算是旅游策划或者旅游项目商业书的空间落地参考,并不具备法律地位(目前而言也是如此),这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旅游规划的资质了。未来事涉旅游项目的空间规划,最终还需要落到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上来,因此失去了资质壁垒的旅游规划,前景可想而知。


同时旅游规划本身也是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壁垒的行业,不需要规划资格证书,也没有核心规划技术,不像城乡规划、土地规划有进入门槛,也不像建筑设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。旅游规划本身技术壁垒低,似乎人人都可以短暂学习后就进入这个行业,而这个行业的前辈确实也很少有科班出身的,文学、营销、传媒、历史、地理、农、园林设计、环艺等出身的不一而足,也有从城市规划、土地规划转进来的……较低的技术壁垒导致市场随时能被进入,不像同在规划设计领域内的建筑设计、城乡规划等,即使他们的市场有一定的萎缩,也不是随随便便能被人取代的。


4.行业领头羊已经触及天花板,却无从转型


第四个比较悲哀的地方就在于行业领头羊已经触及到天花板,而且这块天花板很矮。


一个行业有多大的想象力空间,就看看它的龙头企业能够在市场中成长壮大到何种程度。很可惜旅游规划行业的领头羊已经早早触及到了行业的天花板,巅峰智业、大地风景、绿维文旅、来也文旅等专注于旅游规划的企业,并没有成长为有想象力空间的企业。


其中以龙头企业巅峰智业为例,在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旅游规划设计在总体的营收中超过90%,但是其总体营收在2014年达2亿,其后其业务却在不增反降。龙头的情况如此,非龙头的其他几家旅游规划企业在业务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可想而知,基本随行就市,欢悲随市。


巅峰智业招股说明书2013-2015业务营收及比例情况


领头羊已触及天花板,那么转型之路如何呢?行业中转型最成功的应该算是景域文化,从奇创设计到驴妈妈、景域旅发、飞驴湾、游霸、帐篷客等等数十家企业,涵盖了旅游从在线到旅行社、旅游规划、旅游景区、旅游酒店、旅游投资、旅游文创等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。但从2016年上半年的半年报来看,景域文化基本每股收益也是减少的。2017年1月6日,景域文化从新三板退市,预谋求海外上市的机会,但它的转型从目前的报道来看,还没有获得阶段性的大突破。


景域文化2016年上半年半年报主要会计数据和关键指标


由此可以看出来,行业瓶颈已现,而行业转型却非常的艰难。


“女怕嫁错郎、男怕入错行”,在一个行业总体盘子在变小、却还不断有分食者进入、无技术壁垒与资质壁垒、行业天花板已触及却又转型艰难的行业里,旅游规划从业者一头扎进来,内心的彷徨可想而知。


二、从业者职业生涯的上升迷茫


对于行业的迷茫可能还有旅游规划从业者是意识不到的,但是对于旅游规划从业者本身而言,许多人遭遇职业生涯的上升迷茫,这种迷茫如此清晰。在一个已经触及天花板的行业中,旅游规划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如何上升?


1.菜鸟总是迷茫的


进入旅游规划行业的年轻人,在旅游热中贸然进入这一行当中,从最开始的盲目热血,会迅速转入迷茫期,因为基本的套路就摆在那里,与想象的不一样。


在旅游规划公司中,旅游创新的动力很少,每一分创新都需要花费巨大,更多的情况下是依葫芦画瓢的考察项目、写文本、画图,然后……然后OVER。门槛低、技术壁垒低,低到做半年的旅游规划,你就会发现,基本的套路你已经全部学会了,然后就是重复。过眼云烟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地区的不同的项目,相同的是基本的区位分析、市场分析、套路性的市场定位、更为套路的是由团队老大给出的千篇一律的项目内容及布局,不需要太多的思考,也没有深入的了解。


2.三年左右的“老鸟”能好到哪里去?


身在行业中,经常能听到同行抱怨,招一个三年以上的老手,还不如招一个一年左右的新人,至少新人还能有一定的敏锐性,还能踏实的做事。的确,在旅游规划行业做了三年左右的“老鸟”,直接的感觉就是膨胀,觉得旅游规划中的套路已经娴熟,左左右右、上上下下,无非就是搬理念、吹概念、瞎定位、套项目,确实已经很难从中发现更多的新意了,同时三年以上,很多人已经开始担任团队的小负责人了,但职业的迷茫却无处不在。


另一方面,由于长期的脱离旅游规划以外的环境,或者对于整个产业链的不熟悉,又造成了另一种尴尬:那就是套路越来越熟、格局越来越小。文本做多了、画图画多了,把自己写成了机器、把自己画成了机器人,项目压力越大,想得越多的是如何赶紧做完,应付眼前的事情。


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到一些“老鸟”,如何应对现在的特色小镇及乡村振兴中的土地问题,尤其是旅游规划涉及的农林用地、建设用地、宅基地等方面的问题?如何配置休闲项目中的商业?如何更好的引导游客流量实现二次转化?玻璃廊桥、花海、小火车或是一些其他旅游项目在整个规划中的不同作用是什么?很多“老鸟”一脸懵的看过来,这些实际问题,好像他们从未思考,也从未探究。不知其然、不知其所以然,“老鸟”同样是非常迷茫的。


3.五年是个槛,转型却困难


旅游规划从业者的第五个年头是一个槛,往上是项目主管,在小一点的旅游规划公司,五年如果不能成为项目组长,那就已经很难往上发展了,当然更难的是,你要开始选择继续在一个公司等待一个职位,还是在不同公司之间跳槽来达到自己理想的职位,有时候你会发现,往上的道路基本上已经锁死了。


往其他方向的转型也比较困难了,城市规划的理念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茬,原有的知识在旅游规划中也已经被磨灭的差不多,回去也是面临回炉,而往旅游的其他链条走,照样面临重新学习,定型的套路与变化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焦虑。


4.十年以上的从业者,技能已老,前路何如?


旅游规划从业者的十年,差不多已经稳定在中高层了,或许职位也已经到了所长、副所长、副总规划师、总规划师、区域副主管、区域主管,但是以往的技能也已经老了,除了对旅游本身的套路娴熟,其他方面也已经淡然了,旅游规划公司多数为私有企业,上面很有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老板了,如果不能一跃成为合伙人,是继续打工,还是勇敢的出来?都是行业中的步步迷茫。如果前期没有足够的人脉积累、没有性格积累,能否闯一闯,就成为了疑问。


三、旅游规划高层也迷茫


旅游规划从业者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,他们引领了行业发展,他们的探索也引领了行业的方向,但是他们也是一样的迷茫。


1.做不大的迷茫


旅游规划公司做不大,它是智力密集型的行业,但它的入门门槛又很低,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旅游规划人才大概需要5年,但也同时意味着,这个人就可以自己单干了,而且单干的回报往往比呆在公司强。因此,可以看到旅游规划公司做不大,一做大,人才就会自然流失,成为了竞争对手。


公司稍大之后,泥沙俱下,能干活的与混日子的同在,自然而然就会造成真正优秀人才的流失,而很多留下的元老成为了做大做强的阻碍,从外部环境来看盘子已经固定大小,势力范围也基本划分完毕,很难迅速扩张。旅游规划从业中的高层面临着这样的一种做不大的迷茫,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。


2.少研发的迷茫


旅游规划公司的研发很少,各家之间方案基本是互通的,略有创新,立马就成了行业普及的共识。这些年已经很少看到从旅游规划公司探索出来、并落地出来的惊艳作品了,反倒是非旅游规划的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,比如乌镇、拈花湾、古北水镇都是运营者的探索,田园东方是园林公司的探索,袁家村是村集体探索……


少研发则缺内容、缺内容则易抄袭、易抄袭则陷雷同、陷雷同则难引爆,难引爆则少业务,一环扣一环,从而陷入死循环。本身旅游规划公司高层很多的思维也已经定势,如何研发内容,如何着手?恐怕也已经力不从心了。


3.无出路的迷茫


各家的高层也面临着没有出路的迷茫,旅游规划公司的生产靠的是智力,但优秀人才留不住;国内市场不靠创新靠营销,盘子大小一定,经济略微颓势,旅游委托就会量减,如何维持现有体量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。未来没有出路,各自收着一亩三分地的内部竞争,估计也是无出路后的无奈选择吧。


想要转型也并非易事。转运营?没有专门的队伍,业务缺乏进入的路径,同时缺少运营积累。转投资?同样缺探索,而且本身旅游公司的资本就不足。转领域?趟惯了老路,如何开拓,难以与这一领域原有的公司竞争。走出去?中国旅游规划的总体国际化水平不高,对国际规则也了解不多,很少听到能走出去的旅游规划公司,这条道路比在国内窝里斗更加艰难。


结语


虽然旅游业不断向前向好发展,但如今旅游规划形势却再次逼仄,从业者人至桥头心茫然。往前?行业不景气、职业生涯晦涩不明;停滞不前?后有追兵,不进则退;往后?等待的只有每况愈下;转型?仍在探索,却依然没有明晰路径。在这样茫然的态势中,如何可以摆脱困境?恐怕只有直面问题,才有可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。


推荐阅读

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